01 共同边界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也有呈现这些性格的城市特征,例如威尼斯的水与广场。而老北京则是那些各种各样的墙。在老北京,墙既是一个建筑构件,也是一个城市要素,而这也使得墙具有了双重意义。针对公共空间的塑造以及私密空间的塑造。更有意思的是在北京的南城的天桥地区,有许多胡同里的墙是共用墙,也就是说,这个墙同时还塑造了一种有趣的邻里关系。
02 墙的性格
老北京的城市空间的主体是胡同与四合院,这样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就分为院里、院外、房里,三种生活方式。因此构建这种生活方式的墙也就具有了多重类型:房里/院外,院里/院外,房里/院里,院里/房里。墙既支撑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得彼此间隔开来。
03 大城小作
赵锥子胡同108号位于北京天桥的北部平房区。这个地区是老北京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市井文化与梨园文化的聚集区。天桥的北部平房区位于北京中轴线的西侧,距离前门仅约1公里。赵锥子胡同108号小院是这里最早启动的旧城更新项目。其策略是在严格保护原有的空间格局的基础之上,实现建筑结构、功能与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更新。赵锥子胡同108号以较低的建造成本,量身定制的改造方案,以及融合城市设计的当代建筑语言,为未来北京的旧城更新提供了一个思路。
04 胡同院
老北京的四合院通常位于建筑围合的内部,而赵锥子胡同108号虽然位于老北京的胡同里,但却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这个小院直接与胡同的开放空间相连接,之间只有一道入户门。如果没有这道门,这个空间实际上可以成为胡同的一部分。小院的南墙实际上是邻居家的房后墙,如同胡同一样,她作为一道共用的墙使得这个小院更加具有胡同的空间特征。实际上在这道墙上还开有邻居家的两个后墙小窗,甚至可以听到邻居家中传出来的声音与味道。因此我们决定完整的保留这堵墙以及她斑驳的表面,也获得胡同的空间特征。当你一个人坐在这个小院里时,你可以获得视觉与触觉上的私密感并从城市的焦躁中被分离出去,同时院子外的各种声音与味道又会源源不断地传进来,这又使你不觉得孤独而是与胡同存在一个强烈的归属感。
因此,与这堵墙相对映的房屋南墙也就具有了双重特征,既有面向院内的通透性也有面向院外的封闭性。这个具有胡同特征的小院也就成为了建筑更新设计方案的核心出发点,也就是如何从这堵共用墙出发,去深入挖掘并建构出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建筑的南墙为了获得这种既内向与外向的双重特征,首先被分割成几组短墙,而后向院内层层叠退。这样在小院的入口处向内观看,房屋南墙如同一道连续的墙,如同在胡同内一样。而在相反的方向,则会看到开敞的玻璃立面,如同在内院中。
建筑本身,我们将房顶,地面与部分墙身做了更新,特别是增加了防水与保温的设计,此外增加了卫生间与上下水等重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使用者可以舒适地居住与工作其中。此外院落的排水与铺装也做了全新的设计。赵锥子胡同108号,既像一个院,也像一个胡同,墙在这里既使人们彼此隔离,也使人们彼此相连。